根據工作原理和輸出信號的不同,編碼器可分為以下幾類:
增量式編碼器:
輸出連續的脈沖信號,通過計數脈沖的數量來計算位移(如轉動角度、移動距離),通過脈沖的頻率反映速度。
特點:結構簡單、成本低,但需要初始位置校準,斷電后會丟失位置信息。
應用:電機轉速測量、傳送帶速度控制等。
絕對式編碼器:
每個位置對應wei一的二進制編碼(如格雷碼),直接輸出當前位置的絕對信息,無需計數累加。
特點:斷電后仍能保存位置信息,精度高,但結構復雜、成本較高。
應用:機器人關節定位、數控機床坐標測量等。
光電編碼器:通過光線照射碼盤(有明暗交替的刻度),由光敏元件接收信號并轉換為電脈沖,精度較高,應用廣泛。
磁電編碼器:利用磁場變化(如磁柵與霍爾元件配合)產生信號,抗污染、抗振動能力強,適合惡劣環境。
接觸式編碼器:通過電刷與碼盤接觸導電產生信號,結構簡單但壽命短,現已較少使用。